高技术产业引资增长7.9%,占比提升3.9个百分点达到39.4%。
旅游、演出、观影等消费场景热度高涨,暑期档电影票房已超200亿元。越是形势复杂、任务艰巨,越要以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有力应对前进路上的不确定性。
跨境电商进出口额同比增长16%,自由贸易试验区、海南自由贸易港进出口额分别增长8.6%、26.4%。区域协调稳步推进,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缩小,粮食和能源饭碗端得更稳更牢,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不断增强,我国经济的底盘更稳、底气更足。上半年,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额同比增长9.8%,快于全部进出口增速7.7个百分点。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56%,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66.1%。从服装、家电、家具等为代表的老三样到如今的新三样,我国出口产品结构持续优化升级,折射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新趋势,也为全球绿色低碳转型作出了积极贡献。
C919大型客机正式投入商业运营,首艘国产大型邮轮出坞,深中通道海底隧道成功合龙,全球首台16兆瓦海上风电机组并网发电……今年以来,我国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引领发展的作用持续增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壮大。下半年,随着经济内生动力逐步增强,逆周期调控力度持续加大,宏观政策协调性稳步提升,经济运行将持续回升向好。餐饮、娱乐等服务消费回升向好,居民服务性消费支出占比稳步提升。
我国经济增速在主要经济体中仍保持领先,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和稳定力量。从劳动生产率来看,我国经济存在巨大的发展空间。2023年上半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8.2%。(本文系研究阐释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新发展格局下构建开放型经济体系研究(22ZDA063)阶段性成果)(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3年8月15日第A02版 进入专题: 中国经济 。
2023上半年,我国经济增速达5.5%,表明经济运行整体回升向好。但我国出口贸易也面临着一些挑战,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外部需求收缩、贸易摩擦和地缘政治冲突等也将带来不利影响。
根据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2023年1—7月份机电产品占出口总值的比例提升至58.1%,其中汽车出口量达277.8万辆,同比增加74.1%,价值3837.3亿元,增长118.5%,出口规模跃居世界首位。从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来看,世界经济从快速全球化进入慢全球化阶段,出口贸易高速增长的时代一去不返,然而中国进出口贸易仍然表现平稳。从历史数据来看,2015—2019年我国货物与服务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为负,如2016—2018年各季度都为负。国内电影票房收入增长52.9%,营业性演出票房收入增长了6.7倍。
因此,有必要置于长期历史背景下和国际比较视角下理性认识中国宏观经济。二季度,我国GDP同比增长6.3%,而美国为2.56%,欧元区为0.6%,韩国为0.9%。在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发展与安全的各项政策措施的支持下,中国有条件有能力实现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其中,餐饮收入同比增长21.4%。
工业投资同比增长8.9%,其中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6.0%。从国际比较视角来看,我国当前的经济增速仍是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增速最高的国家之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劳动生产率大幅提高,但从国际比较数据来看,我国不仅比发达国家要落后数十年,甚至比不上拉美以及马来西亚、土耳其等国家。我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汽车生产国、消费国和出口国。
2022年我国人均GDP为85698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达到12741美元,连续两年保持在1.2万美元。比如,在1万美元时,阿根廷、智利、马来西亚、土耳其的劳动生产率分别为4.72万美元/人、4.89万美元/人、5.46万美元/人、7.11万美元/人。由于客观存在的地区差异,传统基础设施投资仍有较大空间,伴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新型基础设施投资的潜力巨大。我们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着力扩大内需、提振信心、防范风险,不断推动经济运行持续好转、内生动力持续增强、社会预期持续改善、风险隐患持续化解,切实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因此,只要进出口贸易保持增长态势,且贸易收支平衡在0附近的合理范围内,货物与服务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即使为负,也属于正常情况。从国际比较来看,世界主要国家的净出口占GDP的比重都较低且大部分为负(即逆差),如人均GDP在2万美元和5万美元时,净出口占GDP的比重均值分别为1.18%和0.029%,美国、日本的净出口占比保持在5%以下。
具体来看,美国在人均GDP达到2万美元和3万美元时,GDP增长率分别为6.10%和5.54%。根据佩恩表10.0数据统计发现,人均GDP达到1万美元、2万美元、3万美元、4万美元、5万美元和6万美元时,世界主要国家平均经济增长率分别约为7.47%、4.27%、2.83%、2.10%、2.03%和2.29%。
近年来,一系列不可预测因素对全球经济构成重大冲击,世界贸易增速自2022年放缓,并在2023年初持续疲软。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应着重提高劳动生产率。
而最新数据则表明中国经济正逐步恢复向好。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3年上半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达243113亿元,同比增长3.8%,其中制造业投资、基础设施投资分别增长6.0%、7.2%,明显快于全部投资。
这表明,我国在劳动生产率和全要素生产率(TFP)方面,存在巨大的提升空间和发展潜力。大项目投资支撑作用明显,计划总投资亿元及以上大项目投资同比增长10.9%,拉动全部投资增长5.5个百分点。但目前来看,我国的投资增长较为平稳。而我国现阶段的人均GDP刚刚超过1万美元,劳动生产率约为2.94万美元/人。
2023年一季度,我国GDP同比增长4.5%,快于美国1.8%、欧元区1.0%、日本1.9%、韩国0.9%等主要经济体增速。劳动生产率是衡量一国经济发展水平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核心指标。
显然,经济现象具有很强的随机性,经济规律只有在长时段和多视角比较中才能体现和被发现,分析宏观经济形势亦是如此。其次是我国投资空间广、韧性强和潜力大。
而现阶段我国人均GDP刚超过1万美元,在从1万美元向3万美元发展过程中,经济增长率维持在6%左右的水平是完全可能的,也是合理的,对此应充满信心。总之,我国产业体系完备优势明显,超大规模市场优势突出,人力人才资源优势显著,改革开放红利持续释放,中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支撑高质量发展的要素条件没有变,韧性足、潜力大、空间广的特点也没有变
2023年上半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市场需求逐步恢复,生产供给持续增加,就业物价总体稳定,居民收入平稳增长,经济运行整体回升向好。在国际环境复杂多变、全球通胀高企、主要经济体经济增长动能趋弱的背景下,我国实现经济增长整体回升是非常不容易的,彰显了强大的经济韧性。国内电影票房收入增长52.9%,营业性演出票房收入增长了6.7倍。在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发展与安全的各项政策措施的支持下,中国有条件有能力实现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总之,我国产业体系完备优势明显,超大规模市场优势突出,人力人才资源优势显著,改革开放红利持续释放,中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支撑高质量发展的要素条件没有变,韧性足、潜力大、空间广的特点也没有变。从国际比较来看,世界主要国家的净出口占GDP的比重都较低且大部分为负(即逆差),如人均GDP在2万美元和5万美元时,净出口占GDP的比重均值分别为1.18%和0.029%,美国、日本的净出口占比保持在5%以下。
但目前来看,我国的投资增长较为平稳。餐饮、娱乐等服务消费回升向好,居民服务性消费支出占比稳步提升。
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应着重提高劳动生产率。从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来看,世界经济从快速全球化进入慢全球化阶段,出口贸易高速增长的时代一去不返,然而中国进出口贸易仍然表现平稳。